top of page
Home: Welcome
Home: Blog2
  • 作家相片ibestiz便宜機票達人

我在麗江,用我的慢時光等你

前言

說說這次旅行

管內大覺宮屬明代建築,其正殿內現存有6幅明代壁畫,除了這些以外,還可以近距離的了解到當年茶馬古道的一些細節與故事。

走出博物館,在古鎮比較中心的位置,也就是飛花觸水,拍婚紗照的新人逐漸多了起來,有的是傳統的中國紅,有的是民國風,也有的是類似這樣的搞怪嘻哈范兒。

走到古鎮最盡頭的九鼎龍潭,偶遇這對民國風的情侶,站在伸入水面的樹幹上,這樣的色彩我個人感覺頗有一種復古風,如果你也被這樣的取景種草,而且不是單身一族的話,牽著她的手來束河吧。

即將離開古鎮的時候,越是看到你們的幸福,我就越是開心,真心的祝福你們我,現在要回到麗江古城,繼續用我的慢時光,來等你、等你。


評論

吃點不一樣的山珍

尚城野菌王食府5分/1篇遊記中提到

  1. 地址:義尚社區文明村296號

  2. 電話:18088004599,18908889689

  3. 查看詳情

很小的時候就聽說,“山珍海味”這個詞,我從小生活的地方距離海邊不遠,所以大部分的魚、蝦、蟹以及貝殼類,很小的時候就見過、吃過,但是對於山珍這個詞匯,似乎一直都有點陌生,可能在吃這頓菌菇火鍋之前,我能理解的山珍可能就是類似木耳(可能要說笑了),殊不知真正的山珍卻是這樣的。

位於麗江古城的這家尚城野菌王食府,主打野生菌火鍋,而且在某點評網上還有比較劃算的2-4人套餐,大家可以參考。除此之外他們家還有天麻火腿雞,但就真正的特色來說,我還是比價推薦大家品嘗老母雞底湯的野生菌火鍋,一般套餐中還有一些時令的綠色蔬菜,可謂是相當健康養生的一頓火鍋。

店裡除了提供野生菌火鍋外,還有風幹的竹蓀、老人頭、松茸等,如果品嘗著味道口感不錯,可以買一些帶回家,但現在評論還為時過早,好與不好,必須要讓我們親口品嘗後,才能下結論。隨後落座點了一個經典三人餐,母雞底湯+5盤野生菌+時令綠色蔬菜,除酒水外人均消費約80元左右。

沒過多久,準備好的新鮮食材就上桌了,瞬間一陣比較濃鬱的菌味,店裡的服務員特意問我認識幾種,回答是沒有任何一個知道的,因為平日裡吃的菌類無非就是最常見的蘑菇、金針菇、雞腿菇、蟹味菇等,與這些相對名貴的山珍的確是沒法比,據說90%的食材都是生長在海拔4000米甚至更高的地區。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松茸,老人頭:竹蓀、羊肚菌。松茸可能是在這裡面中,相對來說比較熟悉的一種野生菌,因為它在前幾年上過《舌尖上的中國》,然後就理所應當的成了養生界的明星食品,價格自然也是上漲不少,據悉松茸裡面富含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有效地改善現在城市上班族的亞健康,提高人體免疫力等。羊肚菌有著調理腸胃,起到一個溫補的作用,所以在這個金秋時節,吃這麼一頓熱氣騰騰的野生菌火鍋,一定是相當不錯的。

再來說一下底湯,三人餐的老母雞底鍋中,大約有一斤雞肉,就當晚來說我們三個人最後沒有完全吃完,份量還是很足的。長時間的燉制,底湯光是聞起來就香氣四溢,而且真正的農家散養老母雞的確是能燉出油的。可能飲食清淡的不太喜歡,可能看著油膩不好吃,但是就野生菌來說,煲湯或者煮火鍋,必然要多放一點油,因為如果油太少,煮出的野生菌是黑的,湯汁也會變黑,而且口感也會大打折扣。

其實底湯看起來很油完全不用怕,大部分的野生菌(包括最普通的金針菇)都是吸油脂的,不僅不會發胖,而且吃到肚子裡還會刮去腸胃多餘的油脂,這個功效實在是太棒了。

開鍋後把所有的野生菌一起下入鍋中(竹蓀除外,因為竹蓀很容易熟),一般都要至少煮20分鐘,因為野生菌如果不能100%成熟,是會有毒的。所以店裡的服務員小姐姐也會很貼心的幫你看著時間。

就這樣眼巴巴的看著沸騰的火鍋,卻沒到20分鐘,只能聞味,的確有些殘酷。時間一到,先熱騰騰的品一碗濃鬱的雞湯,然後配合著雞肉開始吃真正的山珍,老人頭、竹蓀、羊肚菌,每一樣的口感都不同,有的相對有嚼勁,有的吃到嘴裡感覺軟軟的。

蔬菜方面除了一些常見的綠色蔬菜以外,特別推薦多吃一點水性楊花,這可是雲南特有的,只有在沒有污染的水域中才能生長,可見其特殊性,營養價值也是相當高的。吃完大部分的雞肉和野生菌後,再吃一點蔬菜保證維生素的攝入,簡直就是完美,再喝一點雞湯,主食都省下了,三個人吃這些,就菜量和雞肉來說是很充足的。

因為剛好趕上黃金周,幸好我們來的比較早,準備結賬離開的時候,一層大堂都已經坐滿了前來尋找山珍的食客,可以見得現在吃大魚大肉真的不是潮流了,吃點不一樣的,吃點健康的、吃點養生的,即舒心又舒服,而且就他們家消費來說,人均80元性價比也是蠻高的。

評論

我在麗江·等你之後記

麗江

走過麗江那一條條古老的街道,聽著那一段段歷史的歲月,以及不同的人講著不同的故事。

我想,終究我還是會擇一處安靜的小院,我在麗江,等你。

評論

0 次查看0 則留言
Home: Instagram
Home: About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