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Home: Welcome
Home: Blog2
  • 作家相片ibestiz便宜機票達人

最低調的仙境湘西,除了鳳凰和張家界,還有這八大景點值得一去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湘西,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是從很早以前的幾部影視劇中了解的,這是一片神秘而美麗的地方,處於地球的北緯30度沿線。這條奇特的緯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也有許多奇妙的自然景觀,還曾出現過無數未解之謎,北緯30度隱藏著地球文明資訊。而湘西,就是北緯30度中國境內最有魅力卻最低調的仙境。

湘西,是湖南西部的廣大地區,中心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還包括張家界、懷化、邵陽等大片區域。若論景色,湘西霸占了湖南一半的美,這個曾經封閉的世界因為連綿大山而不為人知,保留了最原始的山水和古城、村寨。最被人熟知的自然景觀當屬張家界,最有名的古城是鳳凰,其實,湘西除了這兩個代表旅遊景點,還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老張就為大家推薦湘西十大不可錯過的景點:

南方長城

中國北有萬裡長城,南有苗疆邊墻,南北呼應,苗疆邊墻也稱“南方長城”,和萬裡長城一樣,南方長城的修建目的也是軍事防禦,明清兩朝為了防止湘西地區的苗族以及其它少數民族侵犯漢族,湘西地區的少數民族自古剛勇血性,由土司統治。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至清代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修建了南方長城,起點位於湘西和貴州銅仁交界處的亭子關,終點在湘西州吉首市的喜鵲營頭炮臺,全長四百三十多裡,稱“苗疆邊墻”。

南方長城將湘西苗疆南北隔離起來,明清兩朝在長城沿線長期駐兵,達到分割統治的目的。而這道防禦城墻體系也是相當完善,各種功能的軍事配套設施齊全,有汛堡、碉樓、屯卡、哨臺、炮臺、關門、關廂等建築,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們的功能。屯卡就是專為屯兵設置,也叫屯堡,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堡,一般建在重要山頭和關口的高地處,南方長城共有屯堡一百三十座。

苗疆邊墻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面,繞山跨水,城墻高度普遍在三米,墻底寬兩米左右,一側砌築垛口,垛口都是內大外小,方便了望,建造城墻的條形青石都經過精細打磨,非常規整,接縫處用糯米石灰砂漿,經過數百年風雨,堅固如初,只是顏色呈現出青黑色。這是一項艱巨工程,令人嘆為觀止。(南方長城景區位於鳳凰古城西南三十公里)

黃絲橋古城

黃絲橋古城是湘西境內的古城之一,知名度不是最高的,規模也不是最大,但黃絲橋古城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墻城樓都保存完好,也沒有經過現代重建和修復,全國罕見。叫古城有些不太恰當,因為黃絲橋太小了,城墻上走一圈只需要二十分鐘,嚴格來說這是一座古堡,古代主要起軍事作用,用來屯兵的。

黃絲橋古城位於鳳凰古城西南三十公里的黃橋村,雖然是一個小村子,但歷史悠久,古城始建於唐代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是當時的渭陽縣治所在,渭陽縣只在唐代存在,唐末五代時期就廢止了。唐代建的古城為土城,此後經歷朝歷代改建重修,現在我們看到的石城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99年)所建,全部為石砌。

清代的時候建造這座古城所付出的代價,工程量是相當巨大的。那麼,古人為什麼要花那麼大力氣在這裡建造這麼堅固的城堡呢?還是軍事用途,黃絲橋古城是湘西苗疆邊墻,也就是南方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準確的叫法是屯堡,是明清兩朝政府專門用於屯兵駐防的。

乾州古城

乾州古城位於湘西州首府吉首市區,古城建在萬溶江畔,曾是堅固的青石城防,和苗疆邊墻都是明代建造,最為獨特的是乾州古城的城門,被稱為“三門開”,獨具匠心,在我國舉世無雙。鳳凰古城曾是南方長城整座防禦體系的指揮中心,還有兩座分指揮中心,乾州古城便是其一。

明清時期,乾州古城成為苗疆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是歷史上湘西古四鎮之首,另外三鎮是浦市鎮、裡耶鎮和茶峒鎮。當然我們現在所說的湘西四大古鎮不包括乾州古城,四大古鎮的地位被王村,也就是芙蓉鎮所取代。沈從文在他的作品《湘西》中這樣寫乾州古城:“乾州,地方雖不大,小小石頭城卻整齊乾淨,且出了近三十年來歷史上有名姓的人物……”

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不用多做介紹,相信大家都很了解,從唐代起,鳳凰古城就是湘西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唐代始築城防設施,不過最早的是土城,經不起風雨侵蝕,此後歷代重建擴建。明代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改建為石砌城墻和城樓,用的石材是湘西特有的紅色砂巖,包括古城的街道和其它古建築,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這種漂亮的石材。城墻另一側沱江邊裸漏的巖石就是紅砂巖。

鳳凰古城改為石城是和南方城墻同時進行的,是南方長城整座防禦體系的最高指揮中心,當時的政府行政機關都設在城內。鳳凰古城是與眾不同的,如詩如畫,擁有江南水鄉的靈秀,也有北方古鎮的典雅,這座曾經的軍事重鎮,如今卻是最有情調的浪漫古城。

張家界

張家界在中國的知名度是不言而喻的,就算沒有去過,大部人也都聽說過,關於張家界的神奇和美麗讓國人仰慕。電影更是加了一把火,刺激了人們來看一看的欲望。張家界是城市名,也代表了一大片風景區,廣義的張家界包括武陵源風景區、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大峽谷等等,都屬於武陵山脈的一部分。

而張家界景區的名字叫張家界森林公園,屬於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武陵源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還包括天子山、楊家界、袁家界等自然保護區,景區內奇峰密佈,數量超過三千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二百多座。

2004年,武陵源風景區被列入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7年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三千奇峰,八百秀水是對張家界的總結,奇特的石英砂巖大峰林世界罕見,這裡是自然迷宮、地質博物館、森林王國、植物百花園、野生動物樂園。

芙蓉鎮

1986年,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薑文、劉曉慶主演,拍攝了一部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極高影響力的電影《芙蓉鎮》,電影選取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境內一座名叫“王村”的古鎮取景,因為這部電影的成功,王村也出名了。21年後的2007年,王村正式改名為“芙蓉鎮”,這座古鎮就是被稱為掛在瀑佈上的那座古鎮,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錯落有致的古老吊腳樓的確是在瀑佈上,這在我國眾多古鎮中僅此一家,無論是白天還夜晚,芙蓉鎮的景色都很獨特。芙蓉鎮大瀑佈是純天然形成,而非人造瀑佈,是湘西地區最大最壯美的一道瀑佈。而形成這道瀑佈的只是一條“小溪”,叫營盤溪,整條溪就在芙蓉鎮內,這條小溪長度不到兩公里,匯入流經古鎮的河流酉水。

營盤溪和酉水在交匯處形成巨大的兩級階梯狀簾式瀑佈,因為這裡剛好是一處天然陡崖,這處陡崖是受酉水斷裂和地殼間歇性抬升的影響而形成。瀑佈從崖上跌落,氣勢磅礴,第一級瀑佈高20米,溢寬50米,第二級瀑佈分為三段,落差約30多米,如此,便成就了獨一無二的“掛在瀑佈上的千年古鎮”。

古丈紅石林

古丈紅石林位於湘西古丈縣境內,距離芙蓉鎮十八公里,和鳳凰古鎮、張家界等景點處於同一條旅遊線上,在永順縣和古丈縣交界處。遊覽芙蓉鎮時可以順路看一看,古丈紅石林的形成年代距今已有4.5億年,那個時候湘西的這一大片區域屬於當時的揚子古海,海底沉淀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鹽物質,經過地殼運動和侵蝕、溶蝕作用,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地質奇觀。

古丈紅石林核心景區面積約二十平方公里,保持著原始的生態之美,深藏湘西這片神秘的土地,很多年不被人識,到現在古丈紅石林的知名度依然不高,想比於湘西的鳳凰古城等知名旅遊景點,古丈紅石林有些被熱門冷落,不過當你進入石林,會被她的驚艷之美所震撼,融紅、秀、峻、奇、絕、古於一處,被譽為“武陵第一奇觀”,也是全球唯一在古代奧陶紀形成的紅色碳酸鹽石林,是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珍貴禮物。

邊城茶峒

沈從文先生小說《邊城》中所寫的邊城茶峒,是湘西的一座古鎮,因為地處湘渝黔三省交界而稱邊城。其實小說中寫的邊城是兩座城,除了湘西花垣縣的茶峒鎮,和茶峒僅一江之隔的洪安古鎮也是沈先生所寫邊城的一部分,洪安屬於重慶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雖然兩座古鎮屬於兩個省,其實在沈從文心中它們就是“一座邊城”。

沈先生深愛著這片土地,他用質樸的文字將湘西秀美的風景和淳樸善良的民風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裡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酉水是重慶和湖南的天然分界線,寬度僅五十米左右,河東是湘西花垣縣茶峒古鎮,河西是重慶秀山的洪安古鎮,南邊就是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因此,茶峒和洪安是名副其實的邊城。

德夯大峽谷

德夯大峽谷位於湖南湘西州首府吉首市西部二十公里處,大自然的神奇創造,峽谷間蜿蜒曲折的是人類創造的工程奇蹟。這裡是雲貴高原和武陵山脈交界處,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德夯”,在苗語中的意思是美麗的峽谷,峽谷中居住著歷史悠久的苗族村寨——德夯苗寨,這條峽谷也就叫德夯大峽谷。

德夯大峽谷長度大約一百五十公里,寬度在一千五百米到三千五百米之間,海拔六百八十米至九百米,峽谷的垂直高度在四百米至六百米之間。峽谷內絕壁萬仞,峰林重疊,溪流交錯,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麗。德夯大峽谷和張家界都屬於武陵山系,但是這裡的峰林、地貌和張家界有所區別。

矮寨大橋

矮寨大橋,一座聞名全球的網紅橋,這座大橋位於湘西的崇山峻嶺之上,網上關於矮寨大橋的視頻和照片很多。矮寨大橋更被國外多家世界級媒體爭相報道,先後被冠以“十個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標”、“在雲端上開車”、“世界最美大橋”等美譽,被讚為橋梁建築藝術和自然景觀完美結合的典范。

​大橋跨徑1176米,從大橋到谷底的高度為355米,雖然在我國的橋梁中這個高度不是最高的,但已經足夠驚艷。矮寨大橋在當初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它的多功能性,既是交通設施,又是湘西的標志性景觀,大橋共有兩層,上層為車道,下層建有觀景平臺,遊客可以乘坐專用電梯(大橋旁邊紅色框架建築)登上大橋一攬德夯大峽谷的壯美景色。

當然,神秘的湘西還有很多風景值得我們去發現和探索,歡迎留言補充……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註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旅遊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註、點讚、評論,不吝賜教!

1 次查看0 則留言
Home: Instagram
Home: About
bottom of page